91av成人,91av成人在线|91av传媒_91av大全完整观看

  現(xiàn)在的位置-非遺保護

市遺名錄:三門道情

上傳時間:2011-04-07  瀏覽量:5301

    三門縣位于浙江省東南沿海三門灣畔。東瀕東海,南鄰臨海,西枕天臺,北接寧波,屬亞熱帶季風氣候。三門開門見山,舉步即海,地理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,民間藝術豐富。山歌、漁歌、田歌等民間音樂盛行,由此孕育出“三門道情”這一藝術之葩。
    三門道情形成于清代,長期以來作為民間藝人謀生的一種手段,根植于農村人民大眾之中。上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以三門花橋“佝手”師傅(左手殘疾)為代表的一些民間藝人,獨自或攜妻帶兒在三門各地走村串戶演唱道情,賣藝謀生。每逢漁汛,即到健跳、浦壩等港口的漁船旁唱道情、討黃魚。60年代,文化部門把道情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式搬上了舞臺。至此,三門道情在音樂唱腔、伴奏、表演等諸方面都得到長足的發(fā)展和進步。
    三門道情曲調高亢豪放、激越明亮、頗具海洋的大氣和高山的靈氣,以一人或多人演唱,唱者手擊道情筒和竹板,伴以節(jié)奏,邊擊邊唱,表述一個完整的故事。演唱內容多為傳統(tǒng)故事或新編故事,篇幅有長有短。短小段子少則幾分鐘,多則幾小時,而長篇大書則要唱上幾晝夜。三門道情流傳于全縣各鄉(xiāng)鎮(zhèn)及周邊區(qū)域,有小雄道情、亭旁道情、上葉道情等,流傳較為普及,曲調大同小異,各具特色。用三門方言演唱,群眾語言豐富生動,通俗易懂。表演不受場地限制,在服飾上也極隨意。表演形式一般以自敲自唱居多,表演時以唱為主,并根據劇情需要適當穿插表白,以烘托氣氛和效果。唱中夾白,似唱非唱,唱腔視故事中角色的變化而變化,妙趣橫生,把人物表現(xiàn)的淋漓盡致。由于其演出簡便、表演活潑、唱腔優(yōu)美、內容生動,因而受廣大群眾所喜愛。三門道情主要曲目有《黃金滿打仙巖》、《施義逃走》、《高郎織綢》等。
    三門道情音樂唱腔頗具特色,曲調豐富,自成一格,特色鮮明。其曲目突出一個“情”字,情節(jié)生動、曲折,起伏跌宕。
    三門道情融曲藝、戲曲、音樂于一體,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,是祖先遺留下的寶貴藝術財產,對于研究三門灣地域文化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。三門道情短小精悍,適合于上山下鄉(xiāng),配合黨的中心工作,具有很好地社會價值。
    文革期間,道情藝術一度終止,1975年以后,文化部門對三門道情藝術進行重新挖掘、整理、創(chuàng)新,創(chuàng)作的《道情新歌》由地區(qū)文化局組團到各市縣進行巡演。1976年作為臺州地區(qū)唯一節(jié)目參加省曲藝調演,并入選省代表隊加工參加杭州國慶游園活動演出。此后,三門道情曲目多次參加縣、市各級文藝晚會演出。
    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文化活動的多元化和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,民間藝人以唱道情謀生不復存在。隨之,道情的傳播范圍逐漸縮少,三門道情僅偶爾出現(xiàn)在演出舞臺上,傳承瀕危。2007年非遺普查后,三門道情被列為臺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